整个春节假期,不知名的病毒搅乱了所有人的心,不仅是国内,全球很多地方都已出现与呼吸系统困难相关的肺炎案例,病毒已显现出极强的传播性和感染性。
虽然孙涛建议董锵锵多关注国内正规新闻媒体的报道,避免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董锵锵也确实照做了,但让他颇为无奈的是,相比德国媒体掘地三尺似的钻地式报道,本土的报道很多时候却显得单薄,每当他想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报道已结束,他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并没减轻和消除。他曾以为,新闻类节目必须在及时、多样、深度和权威等方面具备优势,才能让观众产生信任感。
更让他惴惴不安的是,国内媒体带来的信息虽有限却日益沉重:在国内第一个爆出病情的南方城市,其二月病率已在悄无声息中比1月翻了一番,说是小高峰也不为过。而造成病例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护人员成为易感染群体,同时正月里还出现比1月更可怕和不幸的结果:出现死亡病例。与此同时,该城市多数医学专家认为,暂时还不能简单认定严重呼吸道综合症的衣原体就是惟一病原。
董锵锵听不懂医学名词,但就算他再没医学常识也能知道2月役情展度之迅猛、数据之骇人、形势之严峻,都远他的想象。他清楚地意识到:这场和病毒的战争短期内肯定无法战决,至少不会像端木之前预估的那么乐观。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儿的说法开始在不同的论坛上弥漫:有人说病毒是疯牛病的变种,有人则认为病毒是禽流感的旁支,还有人言之凿凿说是新型鼠疫,更有阴谋论者坚信这次袭击来源于某科技大国的生化武器。如果不是孙涛提醒,董锵锵也许真会相信某种说法。
董锵锵不信谣言,但读不到想了解的内容总让他心烦意乱,而给董母、老白、乐乐等人打电话能了解到的亦很有限,无奈之下,董锵锵只好把视线转向大大小小的德国媒体。
德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从1月开始便没停过,与国内报道相比,德国媒体的报道堪称全方位、多维度、五花八门、无孔不入,但董锵锵其实并不喜欢读。他不知自己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德国媒体的报道虽然全面,字里行间却总给他一种幸灾乐祸感,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的他也没什么可选的,好在严谨严肃的媒体终究还是有的,他也就不用一直忍着恶心了。
他粗略总结了德方的几个主要观点:
如果碰到传染性强的疾病,第一要务应该是溯源,找到关键的“零号病人”,即第一个得传染病的人。这人既是病毒的受害者,也是潜在的散播病毒的“加害者”,在流行病学中,又被称为初始案例。
董锵锵此前经常在不同文章里读到“零号病人”这个概念,却不知找到零号病人有什么用。读完专栏才知道,在重点场所搜集到的零号病人的信息,能够帮公共卫生部门分析感染来源,辅助风险研判,更有机会确定传染疫病的爆时间及传播方式和途径,从而便于公共卫生部门尽快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传染力度,控制传染源的扩散。
董锵锵依稀记得第一例好像是在11月下旬被现的,但因症状较轻,康复后便出院了。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到此为止了,却没想到序幕刚刚被拉开。
爱全世界旅游的德国人12月在南方城市旅游时不小心中了招,狼狈窜回德国。德国医生也是从被感染的德国人了解到,导致肺炎的病毒会重点攻击人体的呼吸系统。
董锵锵本以为德国媒体会对此冷嘲热讽,嘲笑零号病人虽然早就找到,采取的防控措施力度却不够,哪知德国人的观点却是:如果用后视镜思维,确实可以如此评判,但放到彼时彼刻,德国医界的做法恐怕也和国内大同小异。
董锵锵读完第一感觉是自己格局小了,但没等他自责,就惊奇地现,尽管德国媒体没有嘲讽,但不代表他们没看法,更何况这是一个向来不吝啬批评的群体。
一言以蔽之:德国人认为国人并没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和警觉,反而表现的过于乐观,举例来说,按惯例,寒假过后正是不同城市大中小学生即将返校之际,但德国人调研后却现,大中小学并没做好相关的防范宣传,更没宣布停课,而春季向来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季节,受气候影响,极易出现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局部流行的环境。如果这时未能及时切断病毒传染渠道,恐怕就要做好防范疫病大范围爆的心理准备及应对措施了。
对这个批评董锵锵是服气的,而第二个批评着实出乎董锵锵的预料。
鉴于病毒日益肆虐,已有德国医学专家向国内申请加入统一抗疫战线,希望携手中国医生并肩作战。但2月几乎过去,转眼就是3月,国内只有局部城市预警,并没向国际同僚求援。有被采访的德国医生表示,这要么是国人对疫病还没做出充分判断,要么说明国人对自身的医疗体系充分自信。不过他对此倒也表示理解,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医疗制度。
德国媒体也采访了国内的医学专家,专家表示他个人赞成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相关合法渠道寻求国际援助,如果想尽早攻克新型病毒,肯定是参与的医疗研究机构越多越好。
德国媒体在报道的最后还兴师动众地在德国街头起了调查,了解德国民众对是否应向中国伸出援手持何种态度。
调查结果再次让董锵锵大呼意外,大部分被采访的德国人表示德国人应该支援中国,而支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两国有多深的渊源,而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6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看着电视里德国人慷慨激昂的表态,董锵锵的鼻子有些酸,他从未想到德国人会如此仗义,但他的眼泪终是没有流下来,因为电视里又放了几个画面。
一脸急迫的人们拖家带口地冲入市,不要钱似的疯狂抢购,人们似乎变得没有任何理性可言。一名老者的采购篮里放着十几袋食盐、十多瓶白醋黑醋,十几个口罩和几大盒蚊香,面对镜头,他用警惕又含糊不清的方言解释,一会儿他还要去其他的药店看看还有没有板蓝根和酒精。记者问那是什么,老者解释那是治疗感冒和消毒的药物,见记者兴致盎然,老者抱怨道:他其实并不想买,但邻居们都买,所以他也不敢落下,而抢购出现后,原本几块钱一包的物资竟然价格翻了几倍,就这样他跑了几家还都没买到。
这个画面让董锵锵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在广播里听过的相声:麻酱,两水缸……味精,两抽屉……但那是在什么时候?如果说老人抢购是因为愚昧无知,那又如何解释人群中那些看起来像知识分子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呢?他们无疑是受到了谣言和流言的蛊惑,可他们难道没有自己的判断么?
德国媒体最后总结道:针对2oo2年末开始出现并逐步扩散的急性呼吸道方面的奇怪疾病,国内采取的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虽有不完善之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只能说明国内在突事件的紧急应对机制上还存在经验不足,而德国人其实也应该思考,如果这种事生在德国,德国就一定能做的比中国更好么?
(本章完)
整个春节假期,不知名的病毒搅乱了所有人的心,不仅是国内,全球很多地方都已出现与呼吸系统困难相关的肺炎案例,病毒已显现出极强的传播性和感染性。
虽然孙涛建议董锵锵多关注国内正规新闻媒体的报道,避免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董锵锵也确实照做了,但让他颇为无奈的是,相比德国媒体掘地三尺似的钻地式报道,本土的报道很多时候却显得单薄,每当他想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报道已结束,他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并没减轻和消除。他曾以为,新闻类节目必须在及时、多样、深度和权威等方面具备优势,才能让观众产生信任感。
更让他惴惴不安的是,国内媒体带来的信息虽有限却日益沉重:在国内第一个爆出病情的南方城市,其二月病率已在悄无声息中比1月翻了一番,说是小高峰也不为过。而造成病例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护人员成为易感染群体,同时正月里还出现比1月更可怕和不幸的结果:出现死亡病例。与此同时,该城市多数医学专家认为,暂时还不能简单认定严重呼吸道综合症的衣原体就是惟一病原。
董锵锵听不懂医学名词,但就算他再没医学常识也能知道2月役情展度之迅猛、数据之骇人、形势之严峻,都远他的想象。他清楚地意识到:这场和病毒的战争短期内肯定无法战决,至少不会像端木之前预估的那么乐观。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儿的说法开始在不同的论坛上弥漫:有人说病毒是疯牛病的变种,有人则认为病毒是禽流感的旁支,还有人言之凿凿说是新型鼠疫,更有阴谋论者坚信这次袭击来源于某科技大国的生化武器。如果不是孙涛提醒,董锵锵也许真会相信某种说法。
董锵锵不信谣言,但读不到想了解的内容总让他心烦意乱,而给董母、老白、乐乐等人打电话能了解到的亦很有限,无奈之下,董锵锵只好把视线转向大大小小的德国媒体。
德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从1月开始便没停过,与国内报道相比,德国媒体的报道堪称全方位、多维度、五花八门、无孔不入,但董锵锵其实并不喜欢读。他不知自己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德国媒体的报道虽然全面,字里行间却总给他一种幸灾乐祸感,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的他也没什么可选的,好在严谨严肃的媒体终究还是有的,他也就不用一直忍着恶心了。
他粗略总结了德方的几个主要观点:
如果碰到传染性强的疾病,第一要务应该是溯源,找到关键的“零号病人”,即第一个得传染病的人。这人既是病毒的受害者,也是潜在的散播病毒的“加害者”,在流行病学中,又被称为初始案例。
董锵锵此前经常在不同文章里读到“零号病人”这个概念,却不知找到零号病人有什么用。读完专栏才知道,在重点场所搜集到的零号病人的信息,能够帮公共卫生部门分析感染来源,辅助风险研判,更有机会确定传染疫病的爆时间及传播方式和途径,从而便于公共卫生部门尽快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传染力度,控制传染源的扩散。
董锵锵依稀记得第一例好像是在11月下旬被现的,但因症状较轻,康复后便出院了。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到此为止了,却没想到序幕刚刚被拉开。
爱全世界旅游的德国人12月在南方城市旅游时不小心中了招,狼狈窜回德国。德国医生也是从被感染的德国人了解到,导致肺炎的病毒会重点攻击人体的呼吸系统。
董锵锵本以为德国媒体会对此冷嘲热讽,嘲笑零号病人虽然早就找到,采取的防控措施力度却不够,哪知德国人的观点却是:如果用后视镜思维,确实可以如此评判,但放到彼时彼刻,德国医界的做法恐怕也和国内大同小异。
董锵锵读完第一感觉是自己格局小了,但没等他自责,就惊奇地现,尽管德国媒体没有嘲讽,但不代表他们没看法,更何况这是一个向来不吝啬批评的群体。
一言以蔽之:德国人认为国人并没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和警觉,反而表现的过于乐观,举例来说,按惯例,寒假过后正是不同城市大中小学生即将返校之际,但德国人调研后却现,大中小学并没做好相关的防范宣传,更没宣布停课,而春季向来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多季节,受气候影响,极易出现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局部流行的环境。如果这时未能及时切断病毒传染渠道,恐怕就要做好防范疫病大范围爆的心理准备及应对措施了。
对这个批评董锵锵是服气的,而第二个批评着实出乎董锵锵的预料。
鉴于病毒日益肆虐,已有德国医学专家向国内申请加入统一抗疫战线,希望携手中国医生并肩作战。但2月几乎过去,转眼就是3月,国内只有局部城市预警,并没向国际同僚求援。有被采访的德国医生表示,这要么是国人对疫病还没做出充分判断,要么说明国人对自身的医疗体系充分自信。不过他对此倒也表示理解,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医疗制度。
德国媒体也采访了国内的医学专家,专家表示他个人赞成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相关合法渠道寻求国际援助,如果想尽早攻克新型病毒,肯定是参与的医疗研究机构越多越好。
德国媒体在报道的最后还兴师动众地在德国街头起了调查,了解德国民众对是否应向中国伸出援手持何种态度。
调查结果再次让董锵锵大呼意外,大部分被采访的德国人表示德国人应该支援中国,而支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两国有多深的渊源,而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6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