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他一路走来,一仗接一仗的打,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的建,光是固定投资估计已经有三千万两银子了,大明亲王三大原则早被他扔到厕所的下水道给冲走了。现在总算有了现在安定团结的局面,有了整个大辽东的良好布局,也开始见到了丰厚的回报。万一老朱这个时候要摘桃子呢?
老朱不表态,辽王心里也不踏实。
沈王朱模和韩王、安王这一次也跟着老朱一起到了沈阳,亲眼看到了他们未来的之国之地。
亲眼看到沈阳城被他十五哥建设得跟人间天堂似的,朱模知道,自己得找别的地方凉快去了。
这一路上十五哥和父皇斗得是有来有回,就连父皇都得让他三分,又怎么会把沈阳城轻易地给吐出来呢?
何况已经有人传言,父皇准备将大位传于十五哥,那时候这沈阳就成了十五哥的龙兴之地,只能留给辽王的三个葫芦娃中间的一个就藩,自己哪敢有非分之想?
也有人提醒他:“沈王爷,你看辽王把你的封国建得多漂亮”。
“去你个得的。”沈王立即骂道。
他恨不得把这别有用心的人给掐死。他一直觉得,留在京城花天酒地,当个太平王爷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何必不自量力和辽王比划呢?
至于韩王朱松,本来体弱多病,听说辽王准备将他的安东中护卫迁移到一年要下三百天大雪的海参崴后,吓得也不敢提出就藩之事,只想留在京城。
沈王和韩王不提之国之事,性格懦弱的安王朱楹更不敢提到长春就藩之事。
所以韩王、沈王和安王三个小王跟着老朱一路到了辽东,害怕惹事,绝不提就藩之事。
辽王也乐得三个便宜弟弟不给自己找麻烦,当然是好吃好喝好玩的尽量安排。
大部分从应天来的官员们只当来了一次公费旅行,吃好、喝好、玩好,一切都好,也懒得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搅和皇家的事情,顶多在私底下挑唆几句、八卦几句。
直到老朱要返京,主动找辽王谈西域善后事情,才顺便谈到了三王之国一事。
“儿啊,西域兵马班师已经有大半年了,怎么没见你有给朝廷提出什么善后意见?”
“西域善后,下有傅安,中有宋晟和郭骥,上面还有你和兵部的神仙,我何必插嘴!”
“西域毕竟是你和铁柱联手收回的。这次虽然大获全胜,但要长治久安,还需要你多操心。”
“我的想法平时都给收钱、郭骥和傅安等人说过了。现在收钱走了,宋晟主持大局,只要和郭骥、傅安等人将帅相能,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听说你送了两千女真和锡伯兵的家眷过去,又让郭骥送了五千蒙古俘虏回来。这一来一去,不是浪费民力、财力吗?”
“蒙古人在西边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西起帖木儿汗国,南接大明的青海、川北,北接金帐汗国,东接漠北。而且蒙古人野心太大,推行察合台文,废除西域汉名,尽毁佛寺,扩张回教,不得不防。”
“吾儿英明,如果任蒙古人独大,必成后患。所以你在西域扶持回鹘、女真、锡伯势力,四分其势。”
“最好加快内地移民,五分其势。如果天山南北屯垦移民达到百万,每年存粮达到二百万石以上,明军不费内地一粒粮,就可以随时翻越葱岭,教训帖木儿,是战是和,主动权在我。”
“那朕等秋收之后就立即下旨,先从山东、河南各挑一卫,屯驻伊犁。但是铁柱走了,新王府怎么办?”
“你想再立一个新王吗?”
“朕已经让铁柱嫡长子继承了靖江王,仪同亲王。但铁柱是大明为国捐躯的第一宗王,朕想破例从他的其他儿子当中再立一贤王,坐镇西域。你和铁柱感情最深,对西域最熟悉,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铁柱与小妾红袖感情最深,留有一子,年纪尚幼,我想先放在辽东,由我亲自培养,待成年后再送往西域之国。”
“等到他成年,尚需十年,在此期间,王府不能空虚。”
“那就暂时闲置,反正那个王府就是个破庙,尽招西北风。”
“朕改封沈王为新王可好?”
“那得看他愿不愿意去那里喝西北风。”
“那还不得怪你?你和沈家经商倒也罢了,还把周王、楚王、蜀王、湘王都带偏了,就连沈王现在也迷上了经商。朕听说,京城的酒楼、画舫都是你让沈家转给他的?”
“怎么办呢?我把他的沈王府都占了,总得给他点好处吧。要不你给他改封到广宁去。那里什么都不用他操心,我都给他建好了。”
“他现在成天在京城里花天酒地,只想当一个富贵王爷,现在根本不愿意之国。”
“这不正好嘛。比我会享福多了。”
“听说你准备把安东中护卫迁移到海参崴?”
“也只是在规划中,辽东已经稳下来了。安东中护卫周边的女真人现在很老实,这个卫放在开原一带有点浪费。我计划在秋季老兵复退之后,将安东中护卫和海参崴卫合并,省点军费开支。”
“那朕明年就把韩王放在海参崴吧。”
“随你,只要他不怕冻掉小鸡鸡。”
“安王性格懦弱,你这当哥哥的就不要吓他了。长春中护卫和辽北都司还是你先兼着吧。”
“好吧。”
“……”